《艺术概论》课程团队
Art Conspectus
该课程团队主要负责文科类专业的艺术概论教学,根据课程需要开设54个学时的课程内容。艺术概论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它把探索艺术的本质特征,揭示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平台。
教学团队遵循艺术概论课程的艺术规律,创新了教学方法。教学中介绍了艺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从艺术的起源开始,到艺术的种类划分。再到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鉴赏。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量介绍各种艺术门类的实例,避免纯理论的讲授。用讨论式教学针对某一理论展开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介绍艺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学团队更注重实践课的开展。通过实践课让学生接触舞蹈、瑜伽、几何写生、静物写生、葫芦丝、电钢琴、声乐等,让学生学以致用。注重教学效果,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课中产生的审美判断以及由此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艺术概论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艺术的特征,提高艺术修养,形成正确的艺术观,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现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突出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优秀艺术作品所包含的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思想性,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并在历史、现实和未来时空里无限地开放。
课程负责人:黄晶晶
课程团队成员:黄晶晶、黄力、黄茜、高惊华、杨艺星、周彦冰、周大江、徐盈、雷鸣等。
课程内容:见附录1
课程进度:见附录2
参考教材:理论课教材为彭吉象,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1
附录1《艺术概论》课程内容
(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30学时)
理论课:24学时
第一部分艺术起源
第一章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1.1艺术起源于“模仿”
1.2艺术起源于“模仿”
1.3艺术起源于“模仿”
1.4艺术起源于“模仿”
第二章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
2.1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2.2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
第二部分艺术种类
第一章造型艺术
1.1绘画艺术
1.2雕刻艺术
1.3摄影艺术
第二章
2.1造型性与直观性
2.2瞬间性与永固性
2.3再现性与表现性
第三章表情艺术
3.1音乐艺术
3.2舞蹈艺术
第四章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4.4抒情性与表现性
4.5表演性与形象性
4.6节奏性与韵律性
第五章综合艺术
5.1戏剧艺术
5.2戏曲艺术
5.3电影艺术
5.4电视艺术
第六章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6.1综合性与独特性
6.2情节性与主人公
6.3文学性与表演性
第三部分艺术系统
第一章艺术作品
1.1艺术作品的层次
1.2艺术作品的构成
1.3典型和意境
第二章艺术鉴赏
2.1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2.2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2.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2.4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实践课:30学时
第一章舞蹈(瑜伽形体)
1.1形体站姿训练
1.2瑜伽呼吸法
1.3初级瑜伽练习
第二章舞蹈(古典舞、民间舞)
2.1古典神韵训练
2.2古典舞勾绷直训练
2.3民间舞组合练习
第三章美术(石膏几何体)
1.1石膏几何体写生的目的和要求
1.2石膏几何体的视觉特征
1.3石膏几何体写生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四章美术(静物写生)
2.1静物写生的目的和要求
2.2静物的选择与组合
2.3静物构图提示
2.4静物的质量感
2.5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民乐(乐理与乐器)
5.1节奏的辨认与模唱
5.2音高的模唱
5.3认识葫芦丝
第六章民乐(学习葫芦丝)
6.1乐器发声
6.2葫芦丝指法
6.3学习乐曲1—2首
第七章电钢琴(电钢琴入门)
7.1熟知乐器键盘位置
7.2熟识基本的五线谱内容,包括音高、节奏与拍子
7.3分手练习基本歌曲
第八章电钢琴(双手学习电钢琴曲目)
8.1了解C大调的概念
8.2练习C大调左手常用的三组和弦以及其分解
8.3双手练习歌曲
第九章声乐(机理与姿势)
9.1了解声乐发声机理的目的和要求
9.2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
9.3声乐姿势的调整方法
第十章声乐(呼吸与声部)
10.1呼吸调整的目的和要求
10.2声部的选择与开发机能
10.3各声部发声训练
第十一章声乐(中外艺术歌曲演唱)
11.1、练声,开声
11.2、分组演唱,表演唱
11.3练习曲目
第十二章声乐(流行歌曲演唱教学)
12.1练声,开声,用钢琴伴奏
12.2分组练习,练唱、演唱,轮唱、齐唱
12.3练习曲目
附录2广东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艺术概论》教学进度表(参考)
周 次 |
星期 |
日期 |
理论课 (每次2学时) |
理论课(每次2学时) |
内容 |
内容 |
备注 |
1 |
|
|
1、绪论 |
3、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
|
|
|
2、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
4、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 |
2 |
|
|
5、造型艺术 绘画艺术 |
7、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性与直观性 |
|
|
|
6、雕刻艺术 摄影艺术 |
8、瞬间性与永固性 再现性与表现性 |
3 |
|
|
9、表情艺术 音乐艺术 |
11、抒情性与表现性 |
|
|
|
10、舞蹈艺术 |
12、表演性与形象性 节奏性与韵律性 |
4 |
|
|
13、戏剧艺术 戏曲艺术 |
15、综合性与独特性 |
|
|
|
14、电影艺术 电视艺术 |
16、情节性与主人公 文学性与表演性 |
5 |
|
|
17、艺术作品 |
19、艺术作品的构成 |
|
|
|
18、艺术作品的层次 |
20、典型和意境 |
6 |
|
|
21、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
2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
|
|
|
22、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
24、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
周次 |
星期 |
日期 |
实验课(每次2学时) |
实验课(每次3学时) |
|
|
|
内容 |
内容 |
7 |
|
|
1、舞蹈 形体站姿训练 |
3、古典神韵训练 |
|
|
|
2、瑜伽呼吸法 初级瑜伽练习 |
4、古典舞勾绷直训练 |
5、民间舞组合练习 |
8 |
|
|
6、美术 石膏几何体写生的目的和要求 |
8、静物写生的目的和要求 静物的选择与组合 |
|
|
|
7、石膏几何体的视觉特征 石膏几何体写生的一般方法步骤 |
9、静物构图提示 静物的质量感 |
10、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 |
9 |
|
|
11、民乐 节奏的辨认与模唱 |
13、乐器发声 |
|
|
|
12、音高的模唱 认识葫芦丝 |
14、葫芦丝指法 |
15、学习乐曲1—2首 |
10 |
|
|
16、电钢琴 熟知乐器键盘位置 |
18、了解C大调的概念 |
|
|
|
17、熟识基本的五线谱内容,包括音高、节奏与拍子 分手练习基本歌曲 |
19、练习C大调左手常用的三组和弦以及其分解 |
20、双手练习歌曲 |
11 |
|
|
21、声乐 了解声乐发声机理的目的和要求 |
23、呼吸调整的目的和要求 |
|
|
|
22、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 声乐姿势的调整方法 |
24、呼吸调整的目的和要求 |
25、各声部发声训练 |
12 |
|
|
26、练声,开声 分组演唱,表演唱 |
28、练声,开声,用钢琴伴奏 |
|
|
|
27、练习曲目 |
29、分组练习,练唱、演唱,轮唱、齐唱 |
30、练习曲目 |
注:(1)理论课 24学时,实习课30学时,共计54学时
(2)理论课教材为彭吉象,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1
(3)承担教师:黄晶晶、黄力、黄茜、高惊华、杨艺星、周彦冰、周大江、徐盈、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