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学教改 | 学术科研 | 交流服务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管理制度 | 硕点建设 | 专题专区 | 校友 
站内搜索:
 
  学术科研
 导师风采 
 教授集汇 
 学科团队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研究机构 
 
  研究机构    
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
2020-07-02 16:13  

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简介

(Research Center forQuality of Life and Applied Psychology, GDMU)

广东医科大学“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是在原应用心理研究室和医学心理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集教学、科研、服务、文化传承(本土化、国际化)四位一体并突显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交叉融合的多功能机构。主要致力于生命质量与心理行为的测评、机制探讨和推广应用,并负责东莞市心理卫生协会及广东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技术指导。

中心主要由心理学系、健康社会学系和综合实验平台等的教学科研人员专兼职构成,现有专职人员6名,兼职人员21名,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实验师10人。另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30多个人员协同研究并聘有国际顾问。现任主任是万崇华教授,办公室主任是刘腾飞博士。

中心的目标定位是:

l跨单位跨学科的创新整合团队,教学、科研、服务、文化传承(本土化、国际化)四位一体,基础-临床-预防紧密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交叉融合。

l4-8年努力力争获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或增设临床心理学硕士点,心理学与社会学一级学科有较大发展。

l量表体系的研制与推广应用成为全国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技术指导咨询平台。

教学:主要承担心理测量学、生存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行为决策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调查研究方法与分析等课程。

科研:主要开展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量表的研制开发、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障碍诊治、成人精神心理疾患诊治等方面的研究。

服务:主要开展相关培训、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含音乐放松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心理迷宫训练、心理放松催眠、生物反馈治疗、心理宣泄、家庭治疗等)、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康复、生命成长规划等。

国际化:主要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科研合作等。

中心设有三个稳定研究方向: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行为决策与生命成长规划、临床心理与艺术治疗。还协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病学研究所的资源开展神经与认知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完全涵盖了心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三个二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

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主要归属于基础心理学二级学科,重点是开展生命质量(含相关的幸福感、PRO等)与心理行为的量化测评(量表研制)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宏观社会环境因素,微观电生理与分子遗传等)。尤其侧重于癌症与慢性病两个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并在应用中进一步评价其效果并结合传统临床指标探讨生命质量与这些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和生命质量得分的合理解释。也开展某些健康人群(妇女儿童、企业职工、老年人、少数民族等)的生命质量与影响因素研究。

同时,开展心理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心理测量范围大,测验量表种类多,涉及教育、医学及人才测评等领域,因而要重视心理测量的基础研究。心理测量要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鉴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心理状况,要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测量量表。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创建心理测量联合研究机制,鼓励根据我国国情创制本土化的测量工具。

主要包括下面三个小的研究领域:(1)癌症的QOL/PRO测定量表体系开发与应用;(2)慢性病的QOL/PRO测定量表体系开发与应用;(3)社区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研究与应用。

行为决策与生命成长规划:主要归属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级学科,由健康社会学系与附属医院儿科等相关科室协同,主要开展小儿神经心理,儿童发育行为、儿童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研究重点是从个体和人口群体社会心理发展角度探讨行为模式及其干预、指导行为决策、服务生命成长规划。研究成果将推广应用于医院、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等。

健康社会学系为体现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而设置,是我们今后着力打造的特色,主要包括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文化学、医学人类学、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医学社会工作等。

临床心理与艺术治疗:主要归属于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与附属医院心理/精神科等相关科室协同或整合,重点是心理问题的医学(临床)治疗、艺术治疗及其身心灵艺的整合视角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心理干预(重点是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理论、技术、方法、疗效分析及治疗的机制等问题;(2)各类心理治疗理论的中国本土化问题研究;(3)艺术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在心理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研究;(4)催眠、禅修、瑜伽、正念气功等传统的修心养性方法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等等;(5)行为治疗:利用行为技术改变人的行为,重大研究人趋向性行为的成因和对策;(6)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7)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道家文化对心理病态的治疗作用。

神经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传统神经科学的某些分支(如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吸收了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逐渐形成了认知神经心理学。本方向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血管病的分子遗传学和认知心理研究,填补了粤西地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空白。特色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交叉融合。2012年获批“广东省衰老相关心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神经病学”。

中心的综合实验平台包括认知与行为观察实验室、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室、儿童感统训练实验室、心理健康训练室、事件相关电位与生物反馈实验室等。尚拟筹建虚拟技术与艺术治疗实验室、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实验室等。

中心已经与国际生命质量研究学会(ISOQOL)、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国际生命质量研究学会亚洲华人分会(ISOQOL-ACC)、香港生活质素研究学会(HKSoQOL)、美国结局研究与教育中心(CORE)等国际相关组织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Ps”和“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Ds”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广泛好评。研制的生命质量(QOL)及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应用。

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973子课题和国家基础专项子课题各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32篇;主编教材/专著6部;获国家版权证书21个。

关闭窗口

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