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思维活跃的创新型人才引领未来、创造未来。为让我校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挑战杯、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激发创新性思维、切实锻炼实践能力,共青团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主办、共青团人文与管理学院委员会承办了内容丰富的“挑战杯”系列项目分享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精彩的分享会。
摆摊现场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挑战杯”活动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挑战杯”系列项目分享会活动内容的了解,预热推文率先推出,收获高达 1834 的阅读量,成功汇聚起初始的关注高度与人气。紧接着,人文与管理学院开展摆摊活动,利用宣传单发放及趣味小游戏抽奖等形式,成功吸引大量同学踊跃参与。
此次活动于校园内成功掀起创新热潮,获得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共计 88 支队伍,分别有来自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九个学院的约400名同学踊跃参与。
第一期回顾
在第一期活动中,人文与管理学院有幸邀请到往届挑战杯获奖队伍中的优秀代表进行分享。他们都结合自身经历,以生动自然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挑战杯”的相关内容和细节,并传授了自己在其中积累到的经验。这为现场有意愿参加挑战杯和期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学提供了方向。
经验分享
2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黄淑贤《挑战杯概述与选题》

黄淑贤同学曾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 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她主要为同学们介绍了关于“挑战杯”的相关信息,梳理了挑战杯举办的时间节点和大体流程,并详细地展示了“大挑”和“小挑”的参赛作品方向和要求。此外,她还介绍了要从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三个角度出发进行选题,并分享了相关文献的搜索渠道。
22级临床医学专业陈芷钘《管理工作》

陈芷钘同学曾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三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医科大学校赛三等奖。她从项目实施中的管理工作出发,将其细分为时间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四个方面,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在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建议。在其他方面的管理中,她指出要注重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加强沟通合作、确保项目质量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并以自己在实践中的经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大赛挑战和突破自我。
22级临床医学专业黎星辰《成果展示与答辩》

黎星辰同学曾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州工行”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银奖,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解了参加“小挑”的具体内容。她首先介绍了“小挑”进行过程中的时间节点以及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接着从做方案书、PPT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如何让材料更加完善丰富。另外,她还补充了关于多方合作和答辩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的办法。最后,她总结了在“小挑”中的中心思想,以言简意赅的总结为有意向参加挑战杯的同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莫柑苹《技术研发与方案设计》

莫柑苹同学曾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省三等奖、广东医科大学二等奖,她从项目实施的内容出发,详细地介绍了在确定调查目的、选取调查对象、问卷设计及预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四个步骤中所要运用到的思路和方法。她以严密的语言逻辑为同学们展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科学的方法,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提升逻辑思维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022级智能医学工程陈醒茹《团队组建》

陈醒茹同学曾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她对“挑战杯”活动中团队组建的这一部分作出了详细介绍。介绍时以团队为中心,分别讲述了团队的重要性、团队组建途径、团队成员的筛选和团队的协作管理,并将各个内容再次细分,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具体地了解到团队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方方面面。最后,她再次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让同学们重视团队协作所带来的力量。





在中场休息期间,每支参赛队伍都使用学习通进行了十分钟的简单挑战杯知识答题。之后人文与管理学院团委实践部根据线上答卷分数和申报书质量进行了最终排名,其中排名前6的队伍分别是独one无two队、想的都队、羊家福队、笔盒不装笔队、青年小分队和喝咖啡不队。
第二期回顾

11月18日晚,第二期活动于行政楼报告厅如期举行。参赛队伍根据申报书内容进行现场答辩,旨在让同学们进一步切身体验挑战杯的赛程,将第一期的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起来。同时,现场邀请到了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邓建壮老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崔金超老师、基础医学院教授杨春老师、校团委丁梦扬老师、人文与管理学院安然老师和人文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张琦涵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本次活动,由他们给予队伍专业的点评与指导。
评委老师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曾成功带领学生团队在“大创”和“挑战杯”等重要赛事中斩获多项荣誉。他们的建议不仅帮助参赛队伍深刻认识到项目中存在的不足,还激发了同学们对作品进行深入完善和优化的动力。






答辩过程中,每支参赛队伍都有五分钟的展示时间,他们以PPT的形式向评委老师展现他们的创新成果,其中包括项目背景、创新点和实施计划等。答辩展示结束后,评委老师从各专业知识层面出发,提出了队伍在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最后,由杨春老师进行总结评价。她向人文与管理学院深致谢意,学院搭建的“挑战杯”模拟竞赛平台意义重大。接着,杨春教授点明各参赛队共同存在的不足,诸如 PPT 数据来源未标注、创新点缺乏凸显、团队分工不明晰等状况。她言辞恳切,由衷希望各队伍以此次模拟赛为转折点,全力锤炼思维,迎接未来挑战,在“挑战杯”中勇创佳绩!”
颁奖仪式

一等奖 独one无two队

二等奖 笔盒不装笔队、想的都队

三等奖 喝咖啡不队、羊家福队、青年小分队
结语


人文与管理学院“挑战杯”系列项目分享会到此圆满结束。本次“挑战杯”系列项目分享会拉近了同学们和“挑战杯”之间的距离,各参赛队伍都积极学习,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并在其中收获了在创新路上探索实践的经验。相信同学们在经过本次分享会后仍能保持创新挑战的积极热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造,为日后参与“挑战杯”大赛打下坚实基础,为助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保障。(图片/传媒中心摄影部 文字/甘海茵 排版/陈嘉璐 初审/朱志敏 复审/周益霞 终审/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