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人文与管理学院219会议室举行了以“分类学与主题语义关系加工的脑机制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会。本次沙龙由心理学科梁秀玲博士主讲,深入探讨了分类学与主题语义关系加工的大脑神经机制,吸引了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社会工作、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师生参与。现场讨论深入,学术氛围浓厚。

梁秀玲博士指出,语义知识主要通过分类学关系和主题关系组织,这两者在大脑中的加工依赖不同的认知神经基础。她通过实验数据展示了分类学和主题语义关系在脑电成分、脑区激活及功能网络中的分离与交互作用,并针对当前的研究争议,详细讲解了神经成像技术和动态脑网络分析方法在此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
在互动环节,大家围绕选题与立项分析等问题展开讨论。有参会者询问此类基础研究的意义。梁老师表示,语言加工机制是理解人类认知的核心问题之一,语言理解作为语言加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语义加工。近年来,大语言模型等AI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对语言深层次语义结构的解析。因此,此类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语言理解的本质,还为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此外,研究为语义加工障碍者提供语义关系加工的脑功能网络“基线”模型,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参考。

人文与管理学院谭健烽副院长总结时指出,本次研讨会为与会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是学院学术创新的一部分,未来将继续举办跨学科的学术活动,推动脑科学与心理学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文/梁秀玲 图/黄康土 初审/肖远 复审/杨永 终审/陈明)